新郑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015年改革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5-03-24 10:00:00
阅读次数:
新交易中心〔2015〕3号
为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打造工作亮点,与时俱进,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工作的各个领域,经中心班子研究决定,继续开展2015年改革创新课题研究,现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改革永不停步,创新永无止境。在新形势下,为了完善交易制度,创新工作方法,规范交易行为,真正打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中心紧紧围绕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紧跟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作出新探索,为推动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组织管理
结合2015年研究工作需要,特调整“改革创新领导小组”领导及成员,组长全面负责课题研究指导及评审工作;副组长负责督促、检查课题研究等工作;成员具体负责课题具体研究、协调、论文起草等工作。
组 长:黄军奇
副组长:郑建和、孙天峰
成 员:孙艳军、高峰、孙慧建、曹静、左鹏、张勇、高战辉、朱青、王鸿飞、李战魁
三、课题内容
(一)课题名称:我国政府采购方式的监管机制研究
当前存在的问题: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起步较晚,虽然政府采购的监管具有一定的体系架构,各地也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但不可否认,在监管机制上还存在诸多缺陷,如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有关责任主体与管理体制有待理顺、有关操作程序有待规范等问题。
研究的意义:第一,建立高效的政府采购监管机制,可以更好的节约财政资金;第二,建立高效的政府采购监管机制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规范采购行为的迫切需要;第三,建立高效的政府采购监管机制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需要。
预计成果:通过研究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发展至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不同地区的不同做法,从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建设、程序规范建设、理顺管理机制、加强外部监督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监管机制。
课题组组长:高战辉
课题组成员:李艳敏、张越、许小亮
(二)课题名称:如何充分发挥电子化招投标在廉政防腐方面的作用
当前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招投标需经过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与定标等程序,涉及招标方、投标方、监管方、代理方等多个角色,其中的规章制度繁琐,操作流程复杂,采购周期较长,整个运作成本高。传统招标的工作大部分采用人工、书面文件的方式操作,电子化程度低。
研究的意义: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系统将业务流程全部纳入网络管理,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监管部门等各方主体根据权限分工统一在一个平台上运作,形成“固化程序、标准流水作业”和“前事未完、后事不办”的制约机制,使招投标每个环节都处于“可控”状态,真正筑起了一座科技防腐的“钢铁长城”。
预期成果:实现全流程无纸化网上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全过程电子化网上留痕、可溯、可查,全方位规范网上备案、监管、监察,在招投标领域筑起了一道有效的反腐防线。
课题组长:朱青
课题组成员:李丙战、柳聪、李萍
(三)课题名称:对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活动的探讨研究
存在的主要问题:(1)土地出让方案对产业准入条件、环境保护要求、投资强度、建设用地规模等内容不完善。(2)现实中以挂牌出让方式为主和以“价高者得”的竞价原则,出让方式和竞价方式单一不符合工业用地产业特点。(3)挂牌宗地出让材料中显示“该宗地土地平整”,与踏勘发现的拟挂牌宗地上建筑物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情况矛盾,土地部门对于实际不符合出让条件而拟定出让方案进行出让。
研究意义:由于工业项目的产业性、带动性和科技性等特点,决定了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具有不同于其他经营性用地出让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通过研究土地出让供应政策、规范制度设计和健全操作程序等方面,将进一步规范我市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工作,也将对缓解我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保障合理高效用地,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预计成果:结合我市工业用地出让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在出让方案制定之初整合规划、环保、乡镇等各部门的意见,制定科学完善的出让方案,选择合理的出让方式,逐步完善土地招拍挂交易具体操作程序,切实打造工业用地公平公正竞争的阳光交易平台,切实保障我市重大项目用地需求。
课题组组长:王鸿飞
课题组成员:司永涛、龚珍珍
(四)课题名称:进一步加强标前标后跟踪服务,力促建设工程招投标全程规范
当前存在的问题:我市招标投标制度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各方交易主体均能较好遵守招标投标活动中的程序规定,基本能做到公开操作、规范运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多数人认为通过了招标投标程序,就不会出问题,疏于对“标前”、“标后”环节的重视,导致一些不规范问题的存在。一是建设单位通过肢解工程,规避招标,排斥竞争;二是标前准备工作不实,目前招标投标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重“标中”监管、轻“标前”准备工作的现象;三是,标后手续办理不完善。四是,投标承诺人员不到位,标后履约主体不规范等等问题。
研究的意义:通过研究不仅要强化“标中”的程序服务,还应强化对“标前”的准备工作和“标后”的跟踪服务。确保合同依法履行,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实现市场规范运行,充分发挥招标投标应有的作用。
预期成果:通过深入研究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达到全程有效规范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充分发挥招标投标的作用的目的。
课题组长:李战魁
课题组成员:杨柳、仝亚慧、高战辉
(五)课题名称:规避公共资源资源交易工作风险点的探讨
当前存在的问题:自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立以来已经运行五年多,从运行情况来看,效果显著、成绩显著,让社会各界看到统一后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招投标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和制度漏洞等情况容易造成交易风险点,例如: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混乱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给交易带来一定风险。
研究的意义:对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中的风险点进行逐一排查,并剖析造成这些风险点出现的原因,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注意,从而规避这些风险点的出现,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预期成果:结合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实际,查找在交易中心存在的风险点,对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剖析,采取相应措施或相关制度,有效规避交易过程中的风险点,以便更好地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公开、透明。
课题组长:张勇
课题组成员:苗辉、赵新萍、张俊霞 刘艳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学习并研究与课题相关的书籍、期刊、报纸等内容,借助网络广泛猎取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二)调查研究法。针对研究的课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现实状况或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一问题调查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
(三)行动研究法。注重“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高校、外地先进单位的沟通与交流,对研究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相互交流等形式进行探讨,广纳各方意见和建议。
五、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课题组长要统筹安排各个阶段研究工作的开展。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组长的指导和带领下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按照进度安排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按时完成研究任务。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5年3月~5月)
1、围绕研究任务,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组成员,召开动员会,制定课题组工作制度,明确实施研究的时间节点。
2、各课题小组深入调查研究当前研究课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找准目标。
3、各课题小组广泛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书籍和相关法律法规等资料,为研究准备好资料。
4、汇报当前课题研究工作成果及进度。
(二)课题实施阶段(2015年6月~9月)
1、撰写课题研究提纲,报相关领导审核。(2015年6月底前)
2、待论文提纲审核通过后,着手对论文进行写作。(2015年7月~9月)
3、改革创新学习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由各课题小组组长汇报各自课题研究进度,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瓶颈等问题集中讨论。
4、汇报当前课题研究工作成果及进度。
5、待论文草稿完成后,交有关领导进行审核。(2015年9月底前)。
(三)课题总结阶段(2015年10月~11月)
1、对审核后的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写出完整的研究报告、论文。
2、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公共资源交易的形势在不断发生变化,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创新工作仍需坚持。改革创新学习小组每位成员务必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增强对创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立足本职、勇于创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课题组长及其成员要立足本职,正确处理好创新与日常工作的关系,在保证日常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开拓思路、大胆创新,确保创新工作的持续进行。
(三)落实责任、强力推进。各课题组长及其成员要按照课题研究进度安排严格落实责任、切实履行职责,在研究过程中要拧成一股绳,形成凝聚力,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强力推进各个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规定的完成时间内务必完成调研工作。
二〇一五年三月六日
附件: